网查个人信用报告先验明正身 欠水电煤气费成污点
28日起,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的试点范围由原先的江苏、四川、重庆3个试点扩大至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等9个省份。对个人而言,信用档案的采集和应用目前主要限于个人信贷领域,按揭贷款没有到期还款、信用卡透支没有按期还款,都可能导致个人信用污点。
原标题:五年内电话欠费记录都能查
本报济南10月28日讯(记者 张頔) 28日起,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的试点范围由原先的江苏、四川、重庆3个试点扩大至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等9个省份。身份证号码前两位为32、51、50、11、37、21、43、45、44的居民只要坐在家里,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就可在线查询本人信用报告。
28日上午,记者登录上述平台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发现,必须先通过身份验证,才能注册成为查询用户。平台提供了两种身份验证方式:私密性问题验证和数字证书验证。
选择私密性问题验证,需要将给出的5个问题答对4个,主要涉及个人以往的贷款情况,包括贷款银行、时间、金额等。此外,私密性问题还会涉及个人在某年某月的学历、婚姻状况等。
数字证书验证所需的证书通常存储在网银U盾中,需将其连接电脑通过验证。目前,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77家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合作的银行均可支持该验证方式。但是客户量更大的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由于证书与信用平台无法匹配,还不支持验证。
通过验证后,记者提交了查询申请。过了几分钟系统便发来查询码,并告知注册申请已提交,正在进行审核。为了确保信息安全准确,审核结果及激活码必须在24小时后反馈给个人。用户获得激活码后,需尽快(最迟不超过7天)登录平台进行激活。激活码一旦过期,注册信息将全部失效,用户需要重新提交注册申请。
完成平台激活后,用户便可以查询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以及个人信用报告这三方面的信用记录。届时,个人账户数、逾期未还账户数、为他人担保笔数等信息一目了然,最近5年内的欠税记录、民事判决记录、强制执行记录、行政处罚记录甚至电信欠费记录,也将在信用报告的公共信息栏中显示出来。
延伸阅读
验证问题太细,本人可能答不出
对于在网上查询个人的征信信息,有市民表示担心有泄密危险。相关人士表示,个人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必须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
例如,数字证书验证需要用户拿出本来就“严加保护”的U盾插入电脑验证,不必担心隐私泄露;而涉密性问题验证涉及的个人信贷情况要求用户记得很多相关细节,包括什么时候在哪家银行办理了信用卡,授信额度是多少等,即便是用户本人,答不上来的情况都很常见。在早前做出试点的四川省,刚开始注册时验证通过率比较低,问题验证不得不由原来的5个问题全答对才能注册,改为答对4个即可。
本报记者 张頔
查询延时一天,急办还得去现场
需要提醒的是,网上查询结果非实时反馈。市民先要注册,等待24小时内验证通过,才能进行查询。而且基于互联网运行的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与基于人民银行内联网(专网)运行的个人征信系统是实行物理隔离的,所以系统每日会对平台的注册和查询申请集中处理,并需要在两网间进行数据交换。
因此,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无法实现实时交付征信产品,一般会在个人提交查询申请的第二日反馈查询结果,这个“非实时性”对不少个人信用报告有急用的市民会有些不适用。如果市民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急需查询个人信用信息,还得通过到人民银行网点现场查询的方式。
本报记者 张頔
欠水电煤气费,也成信用污点
信用记录也被称为“诚信黑名单”,央行于2006年建成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并提供给金融机构作为审核贷款申请者的依据。截至2012年年底,个人信用数据库已经收录了近8.2亿自然人的信息并为他们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2.9亿人有信贷记录。
对个人而言,信用档案的采集和应用目前主要限于个人信贷领域,按揭贷款没有到期还款、信用卡透支没有按期还款,都可能导致个人信用污点。实际上,包括上海、北京等地已经开始将水电煤气缴费、地铁逃票等记入信用档案,随着征信业的发展,个人信用服务将在求职、租房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据新华社等
从10月28日起,山东、北京等6省(市)居民也可以自助查询个人信用记录了。除个人信贷记录外,个人欠税记录、法院判决记录、行政处罚记录、公共事业费等非银行信息都会被纳入个人信用报告中。
当日下午,记者多次尝试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网址:http://ipcrs.pbccrc.org.cn),皆因访问量过大无法打开页面。当日晚上,记者再次试图登录该网,更换多个浏览器并多次刷新之后,登录界面终于出现,但无法完全显示首页内容。记者尝试使用登录或注册功能,页面随即无法显示。
从28日起,山东省居民就可以在网上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了。目前不少人对信用记录并没有一个明确概念,特别是有人对信用卡使用、分期还款比较随意,逾期还款造成的不良信用记录带来了不少麻烦。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