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名著改编话剧很难
田沁鑫:《夜店》是一部23岁就可以怀旧的戏,有改革开放后一代年轻人的心路历程。田沁鑫:戏好看上座率就好,不管是哪个演员来演,只要戏好就不用担心上座率。田沁鑫:舞台剧是角的艺术,最大的魅力是有角看,我喜欢看角、捧角,喜欢看戏。
田沁鑫
名著改编话剧很难
5月24日到26日,名导田沁鑫将带自己的首部“癫狂喜剧”《夜店之天生绝配》登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以导演历史剧、人文剧而闻名的田导此次大尺度转型,将疯狂戏剧进行到底。近日,田沁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详解自己这部让人意外的喜剧。 记者 李渊航
广州日报:《夜店之天生绝配》体现了您对现实怎样的严肃思考?
田沁鑫:《夜店》是一部23岁就可以怀旧的戏,有改革开放后一代年轻人的心路历程。《夜店》和我之前的《赵平同学》、《红玫瑰与白玫瑰(时尚版)》一样,都与当下有关。
广州日报:相比电影《夜店》,话剧版最大的看点是什么?
田沁鑫:《夜店》是一个无心插柳的作品,我原来是用这个剧本来训练青年演员,没想到越训练笑点越多,最终变成了一个北京观众热捧的话剧,随即展开了全国巡演。对普通观众来说,这部戏有三个看点:民生题材、癫狂喜剧、破案悬疑。另外我想说癫狂喜剧不同于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灰色消极的,而癫狂喜剧有光明的结尾。
广州日报:《夜店》用的全是年轻演员,会担心上座率吗?
田沁鑫:戏好看上座率就好,不管是哪个演员来演,只要戏好就不用担心上座率。我以前用明星,以后还会用明星,因为明星确实是好,有好多明星之所以是明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确实是比一般的演员要通亮一些,更有灵气一些。但青年演员是这个行业的真正的生产力,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和热情,他们身上的活力是我想要的。
广州日报:您这么喜欢话剧,话剧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田沁鑫:舞台剧是角的艺术,最大的魅力是有角看,我喜欢看角、捧角,喜欢看戏。我觉得我最受益的是看戏。我骨子里是个戏迷(笑)。
广州日报:你多次改编名著,改编的难度和乐趣在哪?
田沁鑫:因为字儿是有精神而无生命,但人是有精神且有生命的。另外,文字往往都是抒情的、叙事的;但当活人在舞台上表演时,强调的就是视觉冲击和矛盾冲突了。这很难很难,但改编的乐趣也恰恰在这里。
广州日报:有没有总结过自己的话剧风格?
田沁鑫:我是依据题材而定形式的导演。我没有自己固定的风格,但是我有我的品格。如果我很早地就把自己的风格固定了,我想我也就没有什么新意了。
广州日报:有种说法认为名著改编的话剧走的是传统路线,比较保险?
田沁鑫:我非常不同意。这人是躺在被窝里说的话吧。相反,我恰恰觉得现在由名著改编的话剧还太少了。除了我之外,有几个人在做名著改编?我放眼一看,没有对手。
(田沁鑫:放眼一看没有对手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3-05/21/content_2252683.htm)
4月25日晚,上海现代戏剧谷2013壹戏剧大赏颁奖盛典,在静安800秀举行,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总监李东,凭其制作的话剧《风华绝代》,获得年度最佳制作人。14年来,田沁鑫负责艺术与品质,专注制作与推广的李东,则推动田沁鑫戏剧品牌,由大陆走向两岸四地,走向国际。
其中三名中国编剧创作的作品,被苏格兰国家剧院的艺术家润色并导演,以首个在英国举办的“中国当代剧本展演”形式,向英国观众展示中国戏剧。同年10月,经过中英评委会的三轮筛选,从该计划中脱颖而出的6名编剧,赴英参加为期两周的“苏格兰国家剧院编剧驻地交流”。
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沁鑫发起,以跨国形式培养中国编剧新势力的“田沁鑫 新写作计划”,在历经一年多的努力与培育后,日前在英国结果。4月22至6月1日,由苏格兰国家剧院艺术家润色并导演的这三部作品,先后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巴斯盖特和爱丁堡3个城市的多个剧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