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能否别一刀切 专家建议弹性设立退休年龄

2013年11月19日 15:38作者:尹安学来源:羊城晚报

对于“延迟退休”人们看法不一:有人希望早点退休安度晚年,也有人愿意继续工作发挥余热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摄 为照顾那些长期从事高危、高污染行业,劳动强度大的人群包括妇女从业者,我国可将“法定最早退休年龄”确定为50岁。

  建言献策

  设三档“退休年龄”

  多位专家指出,延长退休不能“一刀切”,而应因人而异。其实,中央对延迟退休的表述是“研究”、“渐进式”退休,表明推进延迟退休是谨慎、缓慢逐步推进的。有人建议,设立三档“退休年龄”(法定最早退休年龄、法定正常退休年龄、法定最迟退休年龄),引发广泛关注。

  ——法定最早退休年龄。考虑人的生理、健康需要,设置“极限”最早退休年龄。也就是说,因身体原因无法工作,可以在达到“法定最早退休年龄”后退休。不过,此时所领取的养老金给付水平将会明显低于“法定正常退休年龄”的给付水平。目前,美国规定的“法定最早退休年龄”为62岁。

  为照顾那些长期从事高危、高污染行业,劳动强度大的人群包括妇女从业者,我国可将“法定最早退休年龄”确定为50岁。

  ——法定正常退休年龄。根据一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劳动力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早在1989年,联合国就通过决议,将联合国国际公务员的法定退休年龄,由过去的60岁提高至62岁,没有男女分别。参照这种做法,可以将我国的法定正常退休年龄定为男65岁,女60岁,并逐步实现男女同等对待。

  ——法定最迟退休年龄。主要是考虑到一些专业技术行业需要,适当后移部分行业岗位的退休年龄,比如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如愿意继续工作的,可延后退休。延后退休后只要不办理退休手续,且坚持继续缴付社会保险费,就可享受追加的养老金给付,比正常退休的养老金给付水平要高出许多。我国可将法定最迟退休年龄男女统一确定为65岁。

  人物访谈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贲: 专业技术人员可延迟退休

  每一天,华贲都很忙。这位1937年出生的老教授,按规定年满60岁就该退休,可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高效节能的关键科学问题”首席科学家,他直到2008年才办理退休手续,至今仍是华南理工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主任,一年四季都在做项目、带研究生。当听到延迟退休的消息时,华教授表示:“早该推行了,很多行业的专家学有所成,却要退休,这是国家的损失!”

  羊城晚报:《决定》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你是否支持?

  华贲:我举双手赞同。以我个人为例,我本来到1997年就到了60岁的退休年龄,我在1999年申请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这个项目一干就要5年,我直到2008年才退休。

  我们是老知识分子,闲不住,退休后,行政事务没有了,不用开会、考核,我现在每天工作量比退休前还大,一年写文章数量相当于过去3年,每年都要出一本专著。

  羊城晚报:退休后研究成果比退休前还多。

  华贲:专业技术人员有个特点,需要一定工作经验才能出成果,才能取得更大成绩。像我本人,开始在石油公司工作,直到1975年才开始做技术工作,刚上手出点成绩,太不心甘了。

  羊城晚报:你如何看待渐进式延迟退休?

  华贲:延迟退休应该根据职业不同,合理区分。我觉得,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如大学老师、工厂技术员、出租车司机,工作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可以让他们多工作几年。实际上,大学里很多教授都是希望能多工作几年的,限于政策,只能先退休后返聘。国外六七十岁的人开出租车的很多,老司机开出租车,乘客反而更放心。

  对体力劳动职业,工作辛苦,应该保持现有退休年限不变,或根据个人意愿自主调整。

  羊城晚报:是不是知识分子意愿更强烈一些?

  华贲:真正的知识分子当然想多工作,多出成绩,实现个人价值。当然,我了解,有这种愿望的不在少数。

  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 可以根据职业调整工作年限

  得知中央开始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很开心,因为多年提“弹性退休”、“延迟退休”终于见了成效。她觉得,延迟退休时机早已成熟,不过也不应该“一刀切”。

  羊城晚报:你早年就呼吁延迟退休,为什么?

  黄细花:作为人大代表,我每次提建议,都会调研。在与周围人聊天中,有些人就谈到,现在受教育时间普遍延长,一个女孩子硕士毕业,可能工作时间不到30年。博士工作年限更少。这种人才格局,对自己是一种浪费;对社会来讲,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期太短了,是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从国家层面讲,延迟退休既可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本,也能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

  我查了数据,现在居民寿命延长了,延长退休年限有客观需要。

  羊城晚报:这个建议反响如何?

  黄细花:建议一经曝光,很多人支持,认为如今延迟退休很有必要;也有人不同意,认为自己工作辛苦,应该早退休。社会各界的反响都在我预料之中,他们的反响进一步印证了我的建议:退休年龄的设定不应该“一刀切”,而应该照顾工种、职业的差别。

  羊城晚报:现在要延迟退休了,你有何建议?

  黄细花:何时实现,只是时间问题。我更关心如何实现。因为每个工种、每个职业,甚至每个地方环境气候不一样,不应该全国只统一一个退休年限,而应该因地制宜,以实现人生价值、更大程度发挥个人潜力为目标,不断调整工作年限,让每个人开心工作、安度晚年。

    原标题:延迟退休能否别“一刀切”

三中全会决定: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天(15日)全文播发。《决定》于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共分十六项60条。《决定》中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社保改革新尝试

  “为了应对老龄化和养老金收支平衡的挑战,世界很多国家都尝试了延迟退休年龄,这是社会保障里最具调整空间的参数。”郑秉文说,有些国家通过调整这一参数,很好地解决了上述挑战。郑秉文介绍,从世界范围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有两种策略:一是弹性(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二是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两者的主要区别为:前者是“可选项”,秉承自愿的原则;而后者则不然。

解决就业问题比延迟退休更为迫切

  近来,人保部启动延迟退休调研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围绕有关延迟退休的争论热度不减,大有越演越烈之势。而就目前社会最突出的热点问题就业——却似乎在延迟退休的争论中被忽视了。就全社会而言,解决目前面临的就业问题比延迟退休更为迫切。

人社部官员:延迟退休将设几年缓冲期

  昨日,人力社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涉及到的社会保障内容的改革进行解读。养老金的统筹、养老制度的并轨、社保缴费费率的调整、退休年龄的延迟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的补充将成为改革中的五个重要“棋子”。在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中,社会保障改革的布局初步显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石慧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