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3 16:20:00
来源: 宁夏日报高9米,直径1.2米的二十四节气柱矗立在农耕大道上,一眼望去如同24位神勇威武的将军,讲述着二十四个节气的由来。 (记者 宋克强 摄)
暮色降临,黄河大峡谷金沙湾一带更显灵性。
河水在大峡谷的臂弯里舒缓流淌,依山傍水的中华黄河圣坛庄严神圣,与这里的曲峡长河浑然一体,宛若一个在母亲河边守望了数千年的历史珍藏。
华夏大地,礼仪之邦。祭祀天地山河,追念先祖先烈,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黄河金岸建设,自去年秋天至今年春天,自治区政府组织班子成员和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3次赴金沙湾调研、考察、论证、选址、研究规划,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启动“中华黄河圣坛”建设。这项工程集千人智慧,融悠久文化,纳炎黄子孙深情,书写宁夏625万回汉各族儿女感恩黄河母亲的华彩篇章。
二期工程即将接续,参观者已惊叹不已。浸没在民族自尊自信、归属认同、震撼感召之中,人们不禁发问:这一填补了多项历史空白,书写了多个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次”,集纳了中国历史学泰斗、著名民俗学家、策划设计师、学者、艺术家、民间巧匠传人智慧的文化精品,何以出自沿黄14个省区中疆域最小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吮母乳一滴千秋感念慈恩,卧摇篮三夜万世魂系亲情。一条河,一座坛,千里奔腾路,万顷赤子心。
如果把黄河比作母亲,宁夏无疑是她最恩宠的孩子。从“天下黄河富宁夏”到“黄河圣坛矗宁夏”,是宁夏回汉各族儿女的情感朝圣与发展渴望的不期而遇
黄河水,天上来,不舍昼夜,奔腾万里,积淀出举世无双的大平原,为中华儿女缔造了广袤的生存发展空间。
从青藏高原挟泥沙而下,滔滔黄河穿峡越谷,雷霆万钧。仿佛唯独对这片土地钟爱有加,劈开黑山峡从中卫进入宁夏,母亲河一改狂野暴躁的脾性,变得温婉柔和,恬静如诗。
宁夏引黄灌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如果没有黄河水的滋养,将是一方不适宜人类居住之地。自秦汉至今,宁夏筑坝修渠,引黄灌溉,历经2000多年,形成了地势平坦、面积广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银川平原与卫宁平原,成为闻名遐迩的塞上江南。“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些民谚生动描述了黄河对宁夏的钟爱。这种丰富、独特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孕育了黄河文化、回族文化、西夏文化等多种文化在宁夏共生共荣,也形成了宁夏开放、包容、和谐的文化生态,彰显了母亲河海纳百川、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精神。
“没有黄河,就没有宁夏;没有黄河,就没有塞上江南的富庶。”从咿呀学语到读书明志,这样的启蒙教育在每个宁夏人心中根深蒂固。
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发展,宁夏的文明史是一部与黄河水乳交融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宁夏沿黄城市渐次崛起,以43%的土地,集中了全区60%的人口,创造了90%的GDP。2008年,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起的十大新天府评选中,宁夏平原因富足、少灾、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脱颖而出,成为黄河流域唯一的入选地。
不同时代,总会把不同的重大考题摆在执政者面前。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以城市群为主导的新时期,地域小、人口少、与沿海地区差距日益拉大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当有何作为?
2007年6月,自治区党委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
2008年1月,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沿黄城市带“六个一体化”,奋力打造“一堤六线”的黄河金岸。奇思妙想的“黄河金岸”建设为沿黄城市带这张宏伟蓝图的“落地”找到突破口,实现了将沿黄县区作为一个城市体系经营的初衷,以此承载宁夏统筹城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任。
黄河金岸,甫一落地惊风雨。按照自治区“当代精品,历史遗产”的要求,黄河金岸文化展示线与旅游观光线浑然一体,着力打造以黄河文化为轴心,“点线连接、纵观南北”的精品建筑,为世界徐徐展开一幅“黄河文化汇宁夏”、“黄河玉带缀玉珠”的壮丽画卷。目前,宁夏已将包括黄河圣坛、黄河楼、黄河书院在内的标志性工程进行了商标注册。还将通过举办祭祀黄河母亲及黄河文化论坛、黄河音乐会、黄河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彰显丰富黄河文化的内涵。随着黄河金岸的推进,正在建设的黄河圣坛、黄河楼、黄河书院、黄河小镇、枸杞博物馆等与沿黄历史古迹108塔、黄河大峡谷、青铜峡鸟岛等交相辉映,成为镶嵌在黄河金岸上的璀璨明珠。感恩母亲的朝圣情怀与发展渴望的契合,注定了中华黄河圣坛的光彩夺目。明年5月,宁夏将在中华黄河圣坛举行万人吟诵黄河活动。全球中华儿女将在此登临祭拜,遥想怀思,在感恩、归属中生发民族自尊心、自强心、凝聚力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进的民族情怀。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