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30 14:08:00 我要评论
来源: 千龙新闻网 被誉为30年代我国新闻战线上一颗红星的范长江,1937年2月,在杨虎城将军的公馆里,采访了他平生第一次遇到的公开身份的共产党员—周恩来。
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全国震惊!《大公报》连续发表社论,声讨张、杨“罪行”。作为《大公报》战地记者的范长江,当时正在绥远前线的百灵庙采访,对事变感到十分困惑。不久,蒋介石又被释放,返回南京。为了弄清事变真相,长江写道:“本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到西安去,一探中国政治之究竟。”
当时西北对外交通完全断绝,长江利用各种私人关系,冒险飞兰州。
他说服了甘肃省主席兼51军军长的于学忠,特拨给军用卡车一辆,还选派了数名全副武装卫士随车护送。此间,长江数次被绑架,险些丧了性命!
1937年2月2日傍晚,终于在乱军丛中,顶风冒雪,抵达西安。2月4日,在《大公报》西安分销处同仁的协助下,通过陕西省主席邓宝珊的介绍,范长江向着杨虎城将军的公馆走去。
周恩来同志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来自绥远前线、冒着生命危险闯进西安,当时年仅27岁的《大公报》战地记者—范长江。
他紧紧握住这谈风锐利、有着浓厚传奇色彩的年轻人炽热的手,和蔼地说:“你在红军长征路上写的文章,我们沿途都看到了,红军干部对你的名字都很熟悉。”
恩来同志十分赞赏地接着说:“你和我们红军没有关系,我们很惊异你对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
对周恩来的印象,范长江通讯中有如下记载;“四日午后经朋友介绍,我们在杨虎城公馆看到了周恩来先生,他有一双精神朴质的眼睛,黑而粗的须发,现在虽然已经剃得很光,他的皮肤中所藏浓黑的发根,还清晰地表露在外面。穿的灰布棉衣,士兵式的小皮带,脚缠绑腿,口音夹杂着长江流域各省的土音,如果照普通谈话的口音推断,很有点像江西人。”
两天后,长江在博古和罗瑞卿的陪同下,于2月9日抵达延安,作了闪电式的采访。
他对毛泽东的印象是,“许多人想像他不知是如何的怪杰,谁知他是书生一表,儒雅温和,走路像诸葛亮‘山人’的派头,而谈吐之持重与音调,又类村中学究,面目上没有特别‘毛’的地方,只是头发稍微长了一点。”
晚上,长江应邀到凤凰山毛泽东的窑洞里叙谈。在彻夜长谈中,毛主席反复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性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以及抗日战争战略等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使长江十年来苦苦探索和追求而又无法解答的中国前途问题,一夜之间,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拂晓,无比兴奋的范长江表示决心留在陕北,进一步收集资料,写几本宣传共产党的大书。但毛泽东却指出:当前迫切的政治需要,不是写书,而是设法利用《大公报》在舆论上的重要地位,宣传我党目前最重要的政策,广泛动员全国民众,促成民族统一战线,以便进行对日抗战。因此,建议长江在决定中国命运有重大关联的国民党三中全会开幕之前赶回上海。
此时,已是2月10日,离国民党三中全会的召开只有5天了。延安去上海,千里迢迢,万山阻隔,冰封雪盖,乱军充塞于途。长江义无反顾,日夜兼程,终于在14日午间离开西安,转郑州,飞抵上海。
2月16日—三中全会正式召开的当天,犹如平地风雷,一篇震惊朝野的《动荡中之西北大局》,在上海《大公报》的要闻版上出现了,它像突发的一股旋风,刮进了大会会场!此文不仅将被严密封锁的《西安事变》真相公诸于众,更反复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主张。
新闻封锁的大门既已被打破,长江乃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赶写通讯。上海《大公报》从2月17日起,连续刊登了他的《暂别了,绥远》,《宁夏进入记》,《陇东未走通》等约三万多字的长篇通讯。全国人民从这些通讯中,第一次看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毛主席对长江出色完成了党中央的嘱托,予以高度评价,3月29日亲笔致函赞扬说:“长江先生:那次很简慢你,对不住得很,你的文章我们都看过了,深致谢意。”
不久《陕北之行》发表。该文详细记述了苏区见闻、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及与毛泽东彻夜长谈的全部内容。当长江率领中外记者采访团风尘仆仆地从徐州突围负伤归来的时候,恩来同志以十分喜悦和关切的心情致函慰问:“长江先生:听到你饱载着前线上英勇的战息,并带着光荣的伤痕归来,不仅使人兴奋,而且使人感念。闻前线归来的记者正在聚会,特驰函致慰问于你,并请代致敬意于风尘仆仆的诸位记者。”
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时,长江泼墨挥毫,写下了“为中华民族之独立与自由而呼号”的题词。从此,长江结束了10年个人奋斗的历史。
1937年底,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指导下,长江与中国文化运动的先驱胡愈之等团结全国广大进步记者,组成了“中国青年记者学会”。“青记”正式成立于1938年3月31日。
1939年5月,在国民党戴笠特务机关严密监视下的重庆曾家岩五十号“周公馆”里,由恩来同志介绍,经延安中共中央批准,长江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指定与恩来同志单线联系。自此,长江从一个民主主义的爱国主义者,进入了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行列。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代表团由重庆迁往南京,长江被恩来同志指名由华中解放区飞抵南京,任代表团新闻处处长,并担任中共对外发言人。此时,他不仅要经常发布代表团的各种宣言,还要接见频频来访的各界人士,向他们解释中共中央的政策和回答各种问题。长江日夜战斗在恩来同志的身边。
谈判破裂后,长江随恩来同志撤回延安。在胡宗南进攻延安前后,他主持了延安《解放日报》的工作。
转战陕北期间,长江带领新华总社及《解放日报》30多位同志,组成“陕北电台”,编入中央纵队第四大队,长江任大队长,紧随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在炮火纷飞的崇山峻岭,及时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传达党中央的声音。
中国报人范长江简介
范长江是我国现当代新闻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在30年代发表的《中国的西北角》等新闻作品,曾震撼全国上下,现在仍被视为经典之作。
他还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杰出领导人,先后担任过新华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长等多种新闻界要职,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935年,年仅25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开始了西北采写的历程,历时10个月,行程万里,他的旅行见闻陆续见诸报端:通讯揭露了西北地区的弊政,描述了西北人民啼饥号寒的悲惨景象,并第一次透露了红军长征时的一些情况。不久,他的《中国西北角》一书出版,范长江充分地表达了他坚决的抗战热忱和对封建军阀、土豪劣绅的无比憎恨,也表达了他对劳苦大众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注。
1936年,政局动荡,战火频繁,长江穿行千里戈壁,深入内蒙西部,对日寇觊觎这一地区的实际情况作了考察。12月,西安事变爆发,他不顾个人安危,直扑事变中心,他对周恩来进行了采访。接着他又进入革命圣地延安,与毛泽东作了通宵达旦的畅谈,陕北之行使他“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回到上海,他发表了震动朝野的系列报道,传播了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政策。
范长江是第一个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报道红色区域情况的记者。
他强烈的时代感、正义感,生动形象的描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的笔法,给后来者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作为新闻记者组织的领导人,范长江对新闻事业的整体发展有着较多的思考。他说,一份电报,一篇通讯,一篇评论,都时刻影响读者对于战争的态度,影响前方军心,影响后方民气。战时新闻工作的效力远比平时为大,他要求新闻记者有更健全的人格、更强的责任感和更高的报道水平。
他指出,新闻记者要有健康高尚的人格,责己要格外严,要树立正气,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作风。范长江经常结合当时的形势,联系社会风气以及新闻界的状况,提出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教育、培养高尚品质的具体要求。
“青记”刚成立的时候,曾以6项具体要求作为会员的信条,即:努力自我修养,健全本身人格,巩固共同意志,促进新闻事业,维护大众利益,发扬民族精神。1939年春,“青记”又制定了记者公约,要求会员提高认识,共同遵守。1940年秋,范长江应邹韬奋之邀,写了《怎么做新闻记者》一文,再次阐述了自己的新闻观。他说,对于记者来说,首先应该有一个坚定的政治方向,否则就如航海的船没有了指南针;其次要有操守,既不为金钱、利益、美女诱惑,又不为诽谤、诬蔑、威胁所吓倒,要能坚持真理;第三是要有知识,不停地学习,既要博,又要精;此外还要是多面手,打字、摄影、译电、驾船、开车、骑马等样样都要会,还要至少会一门外语,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正是在范长江的带动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成为一个有力的新闻记者的组织,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干部。(频道责编 赵宇)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