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9 09:51:00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双百”人物评选,给人们带来共同的精神体验
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在那么多候选人中,郑重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是件很难的事。好在投票过程本身已让人获益匪浅,其实无论最后谁当选,每位候选人都值得尊敬,都应该被铭记。”19岁的北京女孩孙蓉这样说。
六十载沧桑巨变,神州大地英雄辈出,群星灿烂。
百年间风雷激荡,中华儿女不懈求索,百折不挠。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一项名为“双百”评选的活动引起广泛关注。亿万群众通过媒体,重新走近那些一代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杰出人物,重温一段段艰辛而感人的历史故事。
由群众直接提名产生候选人,并投票确定正式人选,这种形式受到网民的欢迎。一时间,“双百”成为网络热词,“双百”评选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亮点。众多网民通过网页点击、在线讨论、寄语留言、献花鼓掌等形式,学习先进事迹,关注评价进程,交流心得体会。截至8月9日,仅人民网“双百”评选专题网民点击量,就超过1亿人次。
网民赵正涛说:“我是含着泪看完这些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简介的,其中的许多英雄都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我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名义,向英雄模范致以崇高的敬意。”
他们连着过去和未来
1927年4月28日,绞刑架下,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发表了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80多年过去了,这些“红花的种子”早已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共和国和她的儿女没有忘记这些先驱。
“双百”评选启动以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经常来到燕园深处李大钊烈士的雕像前,驻足瞻仰,静思默想。王东说,跨越近一个世纪,从新中国成立前的英雄模范人物,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感动中国人物,300名候选人的人生壮剧,始终是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作为背景的。
“从300位候选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叠合。”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国新说,以这300位人物为代表的中国的脊梁,他们的人生故事,折射出中国现代史和当代史的脉络。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历史使命是什么?就是救亡图存、民族独立。”刘国新说,此时,涌现出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鲁迅、闻一多、邹韬奋……他们走出平静的书斋,走进时代的激流,有的作为党的领导人,成为职业革命家;有的投笔从戎,成为革命军队的指挥员;有的追求真理,为寻求光明而甘于献身。新中国成立后,历史使命又是什么?就是建设新中国,让祖国强大、人民富足,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于是,有了钱学森、蒋筑英、罗健夫、袁隆平、吴大观……他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为新中国巨变作出重要贡献。
300位人物连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让人们透过历史的烟云认识到:新中国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发展壮大的;中国为什么选择了今天这样的道路,我们应该继续朝着哪个方向前进。
理想与信仰的传承
300名候选人,300种不同的人生轨迹,在缔造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历程中交集。
刘国新说,这一道道人生轨迹中所闪现的共同点,汇聚了理想和信仰的光辉。
革命年代,36岁的方志敏,面对狱中的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稿。“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感人肺腑的语言,闪耀着一名革命者对信仰的忠诚。
从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从事新文化宣传活动起,朱自清终生怀着爱国知识分子的正义感从事写作、研究和教学。1948年6月,为抗议美国的反动政策,宁可挨饿也不领取美国面粉,同年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他给世人留下的,是一名知识分子贫贱不移的铮铮铁骨和高尚气节。
一个没有理想的国度是没有脊梁的国度,一个失去信仰的民族是失去未来的民族。300名候选人的事迹背后有着丰厚的底蕴。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使他们成为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
1949年以后,这种对理想和信仰的追求,更直接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
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王进喜,面对石油短缺,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为祖国找石油、献石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铁人精神,激励和感染一批批国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进取。
候选人之一、生前为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的丛飞,是一名用爱心感动中国的“业余歌手”。10多年,他先后资助10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和残疾人,累计捐款超过300万元,义工服务达6000多小时,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临终前,他还不忘奉献社会,捐出眼角膜,为6位眼疾患者带来光明。
理想与信仰的传承
300名候选人,300种不同的人生轨迹,在缔造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历程中交集。
刘国新说,这一道道人生轨迹中所闪现的共同点,汇聚了理想和信仰的光辉。
革命年代,36岁的方志敏,面对狱中的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稿。“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感人肺腑的语言,闪耀着一名革命者对信仰的忠诚。
从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从事新文化宣传活动起,朱自清终生怀着爱国知识分子的正义感从事写作、研究和教学。1948年6月,为抗议美国的反动政策,宁可挨饿也不领取美国面粉,同年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他给世人留下的,是一名知识分子贫贱不移的铮铮铁骨和高尚气节。
一个没有理想的国度是没有脊梁的国度,一个失去信仰的民族是失去未来的民族。300名候选人的事迹背后有着丰厚的底蕴。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使他们成为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
1949年以后,这种对理想和信仰的追求,更直接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
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王进喜,面对石油短缺,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为祖国找石油、献石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铁人精神,激励和感染一批批国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进取。
候选人之一、生前为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的丛飞,是一名用爱心感动中国的“业余歌手”。10多年,他先后资助10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和残疾人,累计捐款超过300万元,义工服务达6000多小时,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临终前,他还不忘奉献社会,捐出眼角膜,为6位眼疾患者带来光明。
对于年轻一代,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英雄模范人物的核心价值观,曾一度受到挑战。那些为国家兴亡、民族自强献出生命的英雄模范,也曾一度被歪曲和误解。社会的发展当然要愈加包容,“超女”可以成为一些青少年的偶像,文体明星也可以在人们心目中占据地位。然而,在物质丰富、价值多元的今天,人们更需要精神家园的充实与丰盈。只有将个人价值融入时代与社会,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与民族,走出狭隘的小我,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刘国新认为,“双百”人物评选对社会的意义是多重的:榜样的价值,借助英雄模范人物将社会文化理念人格化;凝聚人心的价值,把爱国之志转化为报国的具体行动;社会建设的价值,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载体。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曾这样说。而“双百”评选中的人物,都是心里装得下“天空”的伟大人物。
1905年,16岁的李大钊考入唐山一中,立下了为中华而奋斗的“青春宣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100多年后,他的“青春宣言”期待着年轻一代的响亮应答。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邓京荆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